洞庭舟中望君山(甲申)

九派湘江水,春来贯洞庭。
浪摇天地白,山积古今青。
静想茶烟飏,虚传竹泪零。
风前三弄笛,何处觅湘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庭舟中望君山》是一首由陈沆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洞庭湖上远眺君山时的心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沆(1785—1825),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人。清代“古赋四大家”之一,被称为“一代文宗”。他的学识渊博,诗风淡泊雅致。他的诗歌作品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并有《诗比兴笺》《简学斋诗存》《简学斋诗删》等著作传世。
  1. 诗作原文
    九派湘江水,春来贯洞庭。
    浪摇天地白,山积古今青。
    静想茶烟飏,虚传竹泪零。
    风前三弄笛,何处觅湘灵。

  2. 诗作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通过春日里的湘江水与洞庭湖的交融,展现了春天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诗人用“九派湘江水,春来贯洞庭”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洞庭湖水系纵横交错的景象,春日的洞庭湖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
  •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浪花和山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感慨。“浪摇天地白,山积古今青”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 诗人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想象,将茶烟、竹泪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如“静想茶烟飏,虚传竹泪零”这样的句子,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洞庭舟中望君山》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