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 其二 (庚辰)

乍别西清地,初登逐热场。
雨多偏在夜,风午不成凉。
马渴争溪饮,奴饥索果尝。
却观耘耨苦,不觉暑全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归 其二 (庚辰)”是明代文学家郑学醇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郑学醇,生活在明代的文人、学者,其生平事迹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据现存资料可知,他是一位有志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人物。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2. 诗歌原文:来时共赋匡山雪,去日愁看帝里春。君去我留俱落莫,东风吹柳为谁新?

  • 诗中意象: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与未来道路的复杂心情。诗中的“匡山雪”和“帝里春”,分别象征着清冷与繁华,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更替的不同感受。
  • 情感表达:诗中的“君去我留俱落莫”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而自己留下的无奈和悲伤。“东风吹柳为谁新?”则可能暗示着春天虽然带来新生,但对于离人的思念却是如此沉重和无法言说的情感体验。
  1. 作品鉴赏: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性,而且在结构上也显得层次分明。首两句通过对雪景的描述引出了对过去共同经历的回忆,中间两句则是对现实离别情绪的具体表达,最后两句则通过春风中柳树的新绿象征希望与重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这首《南归 其二 (庚辰)》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在情感表达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