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 其三 (庚辰)

七载中州地,三停过客车。
那堪洪水虐,才是大兵馀。
蝼蚁为堤命,龙蛇尚邑居。
帝心殊未释,天意欲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归 其三》是宋朝李正民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内容、艺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

  1. 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南归 其三》是宋朝李正民的作品,字孟郁,号月峰,广东番禺人,幼时家贫但好读书,向人借阅《二十一史》,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而死。
  • 创作时间:《南归 其三》创作于庚辰之冬,即崇祯九年冬季,李正民用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1. 作品原文
  • 原文节选:《南归 其三》(庚辰)的原文如下:
    “七载中州地,三停过客车。那堪洪水虐,才是大兵馀。蝼蚁为堤命,龙蛇尚邑居。帝心殊未释,天意欲何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庚辰年冬天被朝廷召还的经历,以及对国家现状和个人命运的双重感慨。
  1. 作品内容
  • 国家命运: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特别是对于洪水灾害后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恢复的不确定性。
  • 个人境遇: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父母老去的忧虑,体现了一种深深的家国情怀。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有力,直抒胸臆,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通过对比洪水后的荒凉景象和个人对家乡的思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南归 其三》不仅是李正民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意义: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正民的《南归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