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十日坐,风信一朝移。
顺逆天何意,穷通我自疑。
云开群雁喜,帆直众山随。
莫倚江如镜,中流柁要持。
放船(戊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放船》(戊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杜甫一家人在川江上漂泊的情景,充满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放船》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十分明显。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而《放船》则生动地表现了杜甫一家在艰难困苦中求生存的艰辛过程。《放船》中“滩头十日坐,风信一朝移”一句,展现了杜甫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无奈与坚持。
从文化角度来看,《放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表达方式的独特性。杜甫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认识。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启示。
《放船》也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在诗中,杜甫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流浪者,更是忧国忧民的思想者。他在困境中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船》不仅是杜甫个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再现,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杜甫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对于读者来说,深入理解和欣赏《放船》,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