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夜(戊寅)

筚篥横吹夜,寒风尽意号。
水将孤柁急,霜逼众星高。
渔唱从为乐,雁飞无乃劳。
萑苻群盗满,吾敢信波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夜》是一首明代的诗歌,并非元代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具体的细节如诗名、内容等则需结合文本进行解读。

从文学角度来看,《江夜》是明代诗人沈明臣创作的,属于每日诗词收录网站所收录的古诗词之一。该作品的原文如下:
篷窗凭望渺无涯,日暮孤舟泊浅沙。
几处清猿哀落木,满天寒露湿蒹葭。
乡心恻恻天难晓,往事茫茫月欲斜。
一自飘零江海上,不胜双鬓惜年华。

此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夜晚的画面,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江上的景致和内心的感受。诗句中的“篷窗”指的是船边的窗户,给人以开阔感;“孤舟”、“浅沙”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寂寞的氛围。诗人通过描写远处传来的猿啼声和满天的寒露,传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结尾两句“一自飘零江海上,不胜双鬓惜年华”,表达了诗人因长期漂泊在外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慨。

从历史角度来看,正德戊寅(151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巡视边疆,并命令将士准备粮食前行。然而,就在出发后不久,皇帝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吾老恐不能数至,尚庶几儿辈无相忘耳。”这句话反映了皇帝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子孙的牵挂。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江夜》作为明代诗歌的一部分,其流传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特别是其中的“篷窗凭望渺无涯,日暮孤舟泊浅沙”等句子,成为了后世诗人模仿的对象,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江夜》是明代诗人沈明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江上夜景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该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