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水送人北归

分流水,流溅溅。
行人到此寂无语,别泪滴作分流泉。
我行南来几千里,多情送远北河水。
北河相送去茫茫,南河相迎客路长。
与君相别分流处,春草春花易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分流水送人北归》是一首描绘别离之情的古诗,由清代陈廷敬创作。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凄凉与不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陈廷敬,字子端,号午亭,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典雅含蓄著称。
  2. 诗歌原文:分流水,流溅溅,行人到此寂无语,别泪滴作分流泉。我行南来几千里,多情送远北河水。北河相送去茫茫,南河相迎客路长。与君相别分流处,春草春花易断肠。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送别。通过描述水流的潺潺声和送别时的场景,表达了送别者对行者深深的不舍和祝福。诗句中使用了“别泪”、“分流泉”等意象,强调了离别时情感的深沉和哀愁。
  4.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陈廷敬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南来的送别者与北方的行者进行对比,突出了双方在分离时的不同心境。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如分流水、春草春花等,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气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送别的悲伤与无奈。
  5.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的社会背景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陈廷敬作为清朝的文人,有机会参与到国家治理和文化传承中,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也融入了时代的烙印和个体的情感经历。
  6. 现代意义: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它让人们思考如何在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传承。

《分流水送人北归》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