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郭清江碧玉流,万峰簇簇出城头。
山川大好襟吴楚,文物当年敌鲁邹。
苜蓿何妨无一饱,皋比不道有千秋。
诸生请业纷纷至,也当昌黎馆下游。
初到婺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到婺源》是一首描写诗人初到婺源时的所见所感的古诗。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同礼所作,其全文如下:
绕郭清江碧玉流,万峰簇簇出城头。山川大好襟吴楚,文物当年敌鲁邹。苜蓿何妨无一饱,皋比不道有千秋。诸生请业纷纷至,也当昌黎馆下游。
诗中“绕郭清江碧玉流”描述了婺源的江水清澈如碧玉流淌,周围群山环绕,展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万峰簇簇出城头”则描绘了婺源群山环抱,山峰连绵不断,仿佛一座座小城的轮廓。
“山川大好襟吴楚”表现了婺源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丽,这里既有吴地的秀美也有楚地的雄浑。“文物当年敌鲁邹”反映了诗人对当地历史文脉的深厚情感,这里的文化遗迹足以与古代的鲁国和邹国相媲美。
“苜蓿何妨无一饱,皋比不道有千秋。”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物产丰富、生活富足的满足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尊重。
“诸生请业纷纷至,也当昌黎馆下游”,则是对未来学子的到来寄予期望,希望他们能在此地学习成长,如同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昌黎书院那样,留下宝贵的学问。
《初到婺源》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婺源美景和文化的赞美,还体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自豪。这首古风诗歌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成为研究清代诗歌及婺源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