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洮州

不见干戈二百年,忽教城市满腥膻。
防边自古推岩邑,旷野于今剩土田。
白骨何人收道路,青山无主锁寒烟。
伤心万户归谁屋,犹说将军唱凯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洮州》是清朝诗人陈钟秀创作的一首描写洮州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洮州的深情怀念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哀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不见干戈二百年,忽教城市满腥膻。防边自古推岩邑,旷野于今剩土田。白骨何人收道路,青山无主锁寒烟。伤心万户归谁屋,犹说将军唱凯旋 …
    译文:已经过了两百年的战乱,突然城市中弥漫着血腥味。自古以来,边防总是选择在险峻的山岭上,如今只剩下了荒芜的原野。那些被战争夺走生命的百姓,他们的遗骨无人清理;那些被战火破坏的家园,现在只有寒烟笼罩。那些离开家乡、流落他乡的人们,他们最终归宿又在何处呢?依然有人谈论着那些曾经胜利归来的将军们。

  2. 创作背景:《伤洮州》的创作背景与清代洮州的历史密切相关。洮州,即今天的甘肃省临潭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事的焦点。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也表达了对过去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深切同情。

  3. 文学价值:《伤洮州》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和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的“不见干戈二百年”和“忽教城市满腥膻”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战争对城市的影响,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此外,诗歌通过对比战乱前后的景象,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残酷和无常,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4. 影响及传承:《伤洮州》自问世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在文学评论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人们提供了理解清代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视角。此外,随着《洮州温度——临潭文学70年作品选》等文集的出版,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也被更广泛地传播和研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伤洮州》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也是对战争与和平、历史与人性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时代的深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洮州的历史和文化,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更多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