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饮醇酒,又近妇人,到得此间,早已生还无可望;
便作好官,兼爱百姓,留些空子,纵教死去不能饶。
挽刘明府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刘明府联》是陈偕灿创作的一副对联,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品行的高度评价。这副对联不仅在文学形式上独具匠心,而且在内容上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情感。下面将从几个角度来介绍文学作品:
创作背景:《挽刘明府联》的创作背景并不详细,只知道作者是陈偕灿,字少香,晚号咄咄翁居士,来自宜黄县。他从小天资聪颖,喜爱六朝古文,道光元年(1821)中举,分发福建,署惠安知县。这副对联可能是出于对友人的追忆或对其人生态度的肯定。
文学特色:陈偕灿的《挽刘明府联》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副对联既反映了作者对饮酒享乐生活的无奈接受,又展现了他在官场上的清廉与为民着想的态度。这种矛盾的情感处理,使得对联既有深沉的哲理性,又有生动的生活气息。
文化价值:这副对联不仅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人格的一种体现。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对联中的警句“便作好官,兼爱百姓,留些空子,纵教死去不能饶”也揭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
历史影响:虽然《挽刘明府联》的原作者身份不详,但其影响力却通过后世的传颂而得以延续。许多诗人如朱晴笙、倪星垣等都曾引用或借鉴过这副对联中的思想,使得这副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挽刘明府联》作为陈偕灿创作的对联,不仅在文学技巧上展现了其深厚的功底,更在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副对联不仅是了解古代文人精神风貌的途径,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