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读书楼联

万户侯何足道哉,顾乌帽青鞋,难得津梁逢大佛;
三神山如或见之,问黄楼赤壁,何如乡郡挟飞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读书楼联》是一首赞颂苏东坡兄弟苦学成就的文学作品,其内容涉及对苏东坡读书经历的回忆以及对四川名胜风光的描绘。《东坡读书楼联》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诗词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万户侯何足道哉,顾乌帽青鞋,难得津梁逢大佛;三神山如或见之,问黄楼赤壁,何如乡郡挟飞仙。”
  • 翻译:无需羡慕万户侯的荣华富贵,只需头戴乌纱帽,脚穿青鞋,就能在艰难中找到成功之路,就像在千仞高山中见到佛像一样。如果有机会见到传说中的神仙山(即三神山),我会问为什么不能像在故乡郡中那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呢?
  1. 诗词赏析
  • 主题表达:《东坡读书楼联》表达了对苏东坡苦读成才的钦佩之情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通过对比“万户侯”的荣华和“津梁逢大佛”的成功,强调了知识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对仗工整、意象生动的手法。上联以“万户侯何足道哉”起兴,下联用“三神山如或见之”作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文化意义:此联不仅赞颂了苏东坡的学识与成就,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读书人精神追求的高度赞扬。此外,通过对四川美景的描绘,展示了东坡读书楼所在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作品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
  1. 作者简介
  • 郭尚先:不详,但据《东坡读书楼联》的作者推测,可能是清代或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其作品多以赞美古人为主,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东坡读书楼联》作为一首赞颂苏东坡及其读书生涯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它的阅读和鉴赏,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