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六

玉壶迎,金犊驾。
催赴紫鸳社。
琼姊兰姨,遽别讵能舍。
料他月榭修眉,雪衾拥背,全不记、梦残香灺。
报归也。
听说多病文园,玉骨不盈把。
一笑凭肩,青鸟信音假。
可应剪烛温存,围炉暖热,且偿我、乡来长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 十七首 其六》是清代文学家姚燮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绘雨天和花朵飘零的情景,以及人物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一幅细腻动人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情感纠葛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姚燮,字梦周,号雪坡,浙江慈溪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与厉鹗并称为“浙西二词派”。他在诗词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1. 原文节选
  • 雨飘花,烟扑絮。小病乱春绪。
  • 一束香桃,娇瘦腕难举。那堪醒眼微开,瞥人一笑,又侧枕、朦胧眠去。暂延伫。陡闻鸡唱三声,栊影渐催曙。钩起罗帏,刬袜下床步…
  1. 作品赏析
  • 雨飘花,烟扑絮: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忧郁的氛围。雨和花、烟和絮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 小病乱春绪:这句表明了主人公因为小病而心神不宁,思绪纷扰,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情感层次。
  • 一束香桃,娇瘦腕难举: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香桃束在娇弱的手腕上,显得分外惹人怜爱。同时,“娇瘦”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柔弱。
  • 那堪醒眼微开,瞥人一笑,又侧枕、朦胧眠去:这里的“瞥人一笑”可能暗喻着主人公在短暂的清醒时刻,被旁人的一笑所惊扰,随后又重新陷入了梦境。这种反复的状态体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 暂延伫。陡闻鸡唱三声,栊影渐催曙:这句描绘了日出时分的景象,鸡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晨光逐渐驱散了夜色,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同时,这也预示着人物内心的觉醒或解脱。
  • 钩起罗帏,刬袜下床步:最后,主人公终于起床,开始新的生活旅程。这里的“刬袜”可能表示整理衣物的动作,而“下床步”则暗示着从床上走到户外,开始了新的一日活动。
  1. 写作背景
  • 此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姚燮的个人经历或所见所闻有关。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通过对《祝英台近》这一古典诗歌形式的运用,姚燮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诗词才华,也可能借此表达对爱情、命运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对《祝英台近十七首其六》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姚燮高超的诗词艺术,还能对其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有更深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