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十七首 其四

楚妃愁,湘女怨。
深巷旧巢换。
玳瑁梁间,海燕占来半。
生憎一片帘衣,不风不雨,但镇日、周遮人面。
有时见。
也只倦绣停针,妆罢响金钏。
多谢好风,夜静送刀剪。
如何叶叶花花,相当相对,只遣隔、中门双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 其四》是清代姚燮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深情厚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远方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下面将围绕此作品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姚燮(1805年—1864年),字梅伯,号复庄,浙江慈溪人,晚清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语言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他的诗词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 作品原文
  • 上片:“荔衫轻,莲屟小。妆束出新造。”这句描绘了女子穿着轻盈的衣裙,举止优雅,形象生动可爱。
  • 下片:“问青鸟。敢因小劫思凡,谪梦软红老。”这里表达了对女子安危的关切,以及对她是否能够安全回到人间的疑问。同时也透露出了词人为她的不幸命运感到惋惜与不安。
  1. 情感表达
  • 深情:全词充满了深情,从“深巷旧巢换”到“敢因小劫思凡”,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远去女子的深深牵挂与思念。
  • 细腻:通过对女子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如“玳瑁梁间,海燕占来半”,“有时见,也只倦绣停针,妆罢响金钏”,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细腻动人。
  1. 艺术特色
  • 意境优美:姚燮善于运用优美的意象构建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超然的美。
  • 风格独特:姚燮的词风格独特,既有文人骚客的才情,又不失民间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文化上的启迪。
  1. 文化背景
  • 此词创作于清代末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都与现代有所不同,这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姚燮的《祝英台近 其四》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艺术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姚燮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人生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古代文人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