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 紫荷花草

菜甲黄搀,麦畦翠剡,半塍初绣。
紫艳红夭,平铺地衣厚。
芳名最好,算合衬、踏青鞋瘦。
知否。
陌上泥香,乍清明时候。
风前雨后。
一簇衣香,何人此携酒。
春痕砑妥,想定坐来久。
记取往时沉醉,守到夕阳红皱。
看牧童归晚,丫角一双簪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惜红衣·荷花紫草》是清代李良年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李良年,字秋谷,号东堂老人,清朝著名文学家。他的一生多才多艺,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还精通音律。李良年的作品多表现其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因此这首《惜红衣·荷花紫草》也透露出这样的美学情怀。
  • 时代背景:《惜红衣》作为一种词体,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两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多以此类词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作为清代文人,李良年的这首词无疑是其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1. 内容概述
  • 词句描绘:《惜红衣·荷花紫草》中的“瓣著燕支,房匀菡萏”等句子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形态。其中,“瓣著燕支”形容荷花花瓣的颜色像燕子的羽毛一样细腻;“房匀菡萏”则描绘了荷花房状的花蕊,均匀地铺展开来。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荷花的娇艳与生机勃勃的景象。
  • 意象运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和动态描述,如“暖风吹遍”营造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同时“嫣然自笑”又增添了几分生动和俏皮。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词富有诗意,更易于读者产生共鸣。
  • 意境构建:整首词通过对荷花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惜红衣·荷花紫草》的语言清新脱俗,充满了诗性和画面感。李良年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整首词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韵味。
  • 结构布局:该词的结构层次分明,开头两句设定了整体的基调,随后的句子逐步展开,层层深入,形成了完整的意境。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首词既有起承转合,又不失灵动变化。
  1. 文化意义
  • 审美价值:作为文学作品,《惜红衣·荷花紫草》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还体现了作者对美的独到理解和追求。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惜红衣·荷花紫草》是李良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清代词坛的艺术形式,也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灵感和创作典范。

《惜红衣·荷花紫草》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