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淡月 寒月

澄澄寒水。
渐浸入玉阶,冷清清地。
一个愁人独自,披衣夜起。
小窗瘦影初斜矣,怕难禁、清寒如此。
梅花阁下,芦花帘外,那人睡未。
此际遣怀无计。
况残砧邻篴,一时俱至。
独立闲庭,惹起几番心事。
孤鸿吊影霜天里,蓦回头、月明千里。
今宵酒醒,一声霜角,清愁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帘淡月 寒月”是宋朝词人张辑的词作《疏帘淡月·秋思》中的名句,表达了词人对于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1. 创作背景
  • 张辑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作品《东泽绮语债》中多以篇末新名自题,其词风受到姜夔的影响,被认为“好奇过之”。张辑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词作多次被选入各种选本。
  • “疏帘淡月·秋思”一词创作于宋朝,当时词作为宋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相思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在词坛的艺术成就。
  1. 艺术特点
  • 该词以景入词,情景交融,通过描绘秋天的雨声、秋风和梧桐叶,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场景。张辑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词中的“疏帘淡月,照人无寐”,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传达出作者因思念而无法入睡的苦楚,以及深夜独处的寂寞感。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词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张辑的这一作品不仅是宋词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疏帘淡月”的描述,张辑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
  • 该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张辑的词作以其清雅脱俗的风格,为后来的词坛树立了典范。
  1. 鉴赏与赏析
  • 在赏读张辑的《疏帘淡月·秋思》时,读者可以感受到词中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深刻的孤独感。词中所描绘的秋夜景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对人生感慨的一种抒发。
  • 词人的遣词造句,无论是对梧桐细雨的刻画,还是对室内环境的描述,都体现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通过这样的词作,人们可以窥见宋代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疏帘淡月·秋思》不仅是张辑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古代诗词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