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旷冥鸿羽,投林自有真。
江湖高纵酒,日月老垂纶。
黑发还初服,青山奉洁身。
秋风瓜再熟,未许故侯贫。
寄梅村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梅村先生》是明末清初诗人冒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相关的文学背景:
作者简介:冒襄,字辟疆,号巢民,江南如皋人,明末清初的知名文人。《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等是他的作品集。他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朝宗并称为“四公子”。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广泛涉猎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个体情感的深刻表达。
作品原文:《寄吴梅村先生》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象运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对于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过去友情的追忆。诗中的语句如“万里烽烟横塞雁,五都荆棘没铜驼”,不仅具有画面感,也蕴含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艺术特色:冒襄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意境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寄吴梅村先生》中,“万里烽烟横塞雁,五都荆棘没铜驼”这样的句子,既展现了广阔的空间背景,又暗含着对乱世的感慨和对故土的留恋。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是冒襄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末清初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反映了那个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寄梅村先生》不仅是冒襄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末清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及其文学创作的特点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