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乐斋书楞严经

唐前译经经品精,唐后译经经文明。
譬之玄酒与太羹,味忘无味形忘形。
前后一贯楞严经,十卷乃以一笔成。
译坛南海广州城,译人房姓融其名。
始焉七处心为徵,继辨魔事何惺惺。
终焉乘悟一扫清,雪浪科判开众生。
古云支译为九译,首楞严译得平衡。
我谓儒文兼释行,盛哉时在神龙京。
太空寂寂巍且平,抽丝乙乙纵且横。
母音叩心心澈莹,写成装后竹简青。
南宋即之北庐陵,写经三昧人人醒。
愿子更出一头地,心了了处春冥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孙乐斋书楞严经》是近代诗人袁嘉谷创作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经典如楞严经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袁嘉谷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下面将详细介绍《题孙乐斋书楞严经》:

  1. 作品介绍:袁嘉谷的诗歌《题孙乐斋书楞严经》展现了其对佛学经典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教经典的解读,还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对前人智慧的敬仰。
  2. 作者简介:袁嘉谷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对时代变迁的感受。袁嘉谷一生经历了许多变化,这些经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历史内涵。
  3. 文学价值:袁嘉谷的这首诗不仅是对楞严经的一种文学表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他的这种努力,使得楞严经等佛学经典能够以更加生动、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后世读者,从而促进了佛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 艺术特色:《题孙乐斋书楞严经》在艺术上展现了袁嘉谷的独特风格,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佛教经典及其文化背景的思考和探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题孙乐斋书楞严经》不仅是对佛教经典的诠释,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和传播。通过对这一作品的介绍,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袁嘉谷的诗歌创作,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佛教文化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