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秋虫恨,声声诉李唐。
空山一径月,断瓦半林霜。
寺废名犹大,花拈迹已荒。
前村新佛殿,铃语更苍凉。
善觉寺故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善觉寺故址》是近代诗人袁嘉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背景:袁嘉谷,字子才,号青门居士,生于1862年,卒于1937年,是近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社会、政治和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文学史上,他被视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的赞誉。
诗作原文:《善觉寺故址》的原文如下:
只有秋虫恨,声声诉李唐。
空山一径月,断瓦半林霜。
寺废名犹大,花拈迹已荒。
前村新佛殿,铃语更苍凉。诗作赏析:袁嘉谷的这首《善觉寺故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古寺的沧桑与变迁。首句“只有秋虫恨,声声诉李唐”以秋虫声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婉的氛围。接下来的四句则具体描绘了寺院的现状,如“空山一径月,断瓦半林霜”描绘了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致和残破的景象;“寺废名犹大,花拈迹已荒”则表达了尽管寺院已经废弃,但依然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村新佛殿的描写,以及听到的铃声带来的更加深沉的苍凉感受。
《善觉寺故址》不仅是袁嘉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韵,还能深刻理解到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