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遣怀 其十

须记韶华不少延,青春莫待悔当年。
试看济济词林客,尽是功深雨化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遣怀》是明代诗人李化龙的作品。该诗共十首,每首都以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情感为主题。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也展现了他内心的感慨与思考。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李化龙,明末诗人,字仲文,号东园,别号青丘道人,浙江杭州人。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特色的作品。
  • 艺术风格:李化龙擅长写景抒情,其诗作多采用五言或七言形式,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主题内容
  • 自然描写:李化龙的诗中,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尤为细腻,如“檐前稚柳懒梳妆”和“景物自新春稍稍”,通过对春色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哲理思考:除了描写外,李化龙还常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如“养拙略无终日闲”、“岂曾有梦到天上”,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春日遣怀 其十》中,李化龙善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吾亲渐老发斑班”,通过描绘岁月的痕迹来反映人生的沧桑感。
  • 语言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能够很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不失优雅和含蓄。

《春日遣怀》不仅是一首反映春天美景的诗作,更是李化龙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一个古代文人面对生活变化时的复杂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