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灯市词

鹅湖灯市白如昼,春色晴明社公后。
市人喧逐声如雷,十字三叉竞奔走。
筠竿高架矗天衢,锦树彩缯新结构。
蚖膏昭灼烧长空,凤脑辉煌耀墟囿。
罘罳岂必尽琉璃,楼阁果然皆锦绣。
昔闻汉帝张九华,照见百里延广袤。
又闻唐宗上元夕,灯轮廿丈冲列宿。
东官涂鸦金碧联,西京盘螭鳞甲透。
绿桂烟微出禁帷,金枝焰远摧官漏。
雁足铜驼制不同,千载盛世传闻旧。
鹅湖一曲抱村居,水碧山青环翠秀。
沿堤春树万人家,年谷丰登拜神佑。
日排彩仗夸陌头,夜燃华烛绕街右。
梨园子弟播新声,南部笙歌陈雅奏。
细响还将玉笛吹,洪音并向鲸钟叩。
火盛传观远近闻,阛阓喧阗人辐辏。
蓬门绣户遍高下,皓齿童颜统长幼。
西园才子舞珊鞭,南国佳人飘翠袖。
筵开玳瑁新姻娅,杯送玻璃旧婚媾。
镇日频倾十贯钱,连宵直过三更候。
更有鸡坛文秀士,四壁藏谜看射覆。
得间偏从古籍翻,乘机却用精思斗。
宋元曲里检牌名,孔孟书中寻句读。
雅人俗士互推祥,得采曾教毛颖侑。
颂扬盛世制新词,乐事今朝欣邂逅。
独是春来雨泽希,天将胜举生成就。
豹髓龙膏架上焚,南油西漆市中售。
白日天光夜未昏,黄柑酒暖春同侑。
十口酣嬉猛省回,神前额首祈天宥。
皇恩即刻沛甘霖,敬祝九重无量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鹅湖灯市词》是清代康熙年间华守谟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了当地上元夜的燃灯和猜谜活动。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文学价值、社会影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鹅湖灯市词》是在清代康熙年间创作的,当时正值春节到元宵期间。在这个时期,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放灯和猜谜。
  • 作者介绍:华守谟,字元龙,贡生。他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
  1. 诗歌内容
  • 节日气氛:《鹅湖灯市词》开篇即描绘了元宵节夜晚鹅湖镇灯如昼的盛况,春色晴明的社公后,市人喧逐声如雷的景象,展现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 活动细节:诗中详细记录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包括拜神、祈丰、唱戏、吹奏等歌舞祭祀等活动。
  • 制灯工艺:描述了居民们扎竹竿、作灯架、结彩树、点油脂等一系列制作灯具的过程,体现了当时的民间艺术和生活习俗。
  1. 文学价值
  • 叙事手法:《鹅湖灯市词》采用了叙事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节日之中。
  • 艺术特色: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市人喧逐声如雷”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宏大的场景描绘,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1. 社会影响
  • 历史意义: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鹅湖灯市词》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文化传承:华守谟通过自己的创作,将鹅湖镇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给后世,对保护和发扬地方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鹅湖灯市词》不仅展示了清代鹅湖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和丰富文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华守谟的创作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让人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