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向山草堂听雨

侬欲留花不肯停。
早也飘零。
晚也飘零。
衔泥燕子过空城,草忒青青。
树忒青青。
辗转罗衾梦未成。
今夜三更。
昨夜三更。
残春不耐雨声声。
春也无情。
雨也无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剪梅·向山草堂听雨》是清代诗人庄盘珠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文学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一剪梅·向山草堂听雨》的创作时间与作者生平不详,但根据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应是在清中期以后的一个时期内完成的。词中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2. 词的原文及翻译:词的原文如下:“侬欲留花不肯停,早也飘零,晚也飘零。衔泥燕子过空城,草忒青青,树忒青青。辗转罗衾梦未成,今夜三更,昨夜三更。残春不耐雨声声。”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的内心情感。
  3. 诗词赏析:《一剪梅·向山草堂听雨》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典型的宋词格式和表现手法。词中通过对比“早”与“晚”,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整首词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4. 艺术特色:《一剪梅·向山草堂听雨》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词中的意象丰富,如“衔泥燕子”、“草忒青青”、“树忒青青”,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庄盘珠的这首《一剪梅·向山草堂听雨》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诗词的美感,还能够深入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