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来有后生,庙堂拜疏乞归耕。
尖风凉雨秋如此,谁识挑灯作画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二百年来有后生,庙堂拜疏乞归耕。
尖风凉雨秋如此,谁识挑灯作画情。
题吴渔山真迹二首之二’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这首诗是袁枚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作,是为吴渔山的一幅《山水图》题诗。
袁枚在诗中赞美了吴渔山的画作,称赞其”笔势飞动,墨色淋漓”,画面生动自然,充满生气和活力。他以”水石幽深,烟云缥渺”来形容画面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最后两句更是赞颂吴渔山的画艺高超,能够将山水之美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观者如痴如醉。
袁枚的这首诗赞美了吴渔山的画艺高超,画面生动自然,充满生气和活力,使人陶醉其中。这首诗也体现了袁枚的艺术风格,即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