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吊屈大夫

欲吊忠魂问汨罗,榴红蒲绿意如何。
当年泣血离骚赋,此日关心渔父歌。
角黍争投传楚俗,画船轻漾傍湘波。
只今箫管连朝闹,江上空余兰茝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午吊屈大夫》是清代诗人秦玉海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思和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相关介绍:

  1. 诗歌原文:《端午吊屈大夫》是秦玉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欲吊忠魂问汨罗,榴红蒲绿意如何。  
当年泣血离骚赋,此日关心渔父歌。  
角黍争投传楚俗,画船轻漾傍湘波。  
只今箫管连朝闹,江上空余兰茝多。  
  1. 作者介绍:秦玉海,字步三,号学仙,是清代无锡人,廪贡生,著有《学余斋遗草》。
  2. 作品背景:秦玉海创作这首诗是在他担任江苏学道时,当时正值端午节期间,他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述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悼念屈原,表达了诗人在端午节这一特殊时刻对于屈原的深切缅怀和敬意。诗中不仅描写了屈原的忠诚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楚国人民深厚的感情。同时,诗中还体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4.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来看,《端午吊屈大夫》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对比屈原的形象和他所处的时代氛围,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象征,如“榴红蒲绿意如何”中的“榴红蒲绿”既指代了屈原生前的生活背景,又暗合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化中,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对历史的尊重、对英雄的缅怀以及对传统价值的坚守。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人们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意识。

秦玉海的《端午吊屈大夫》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