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峡道中作 其三

添尽征衣总怯凉,草根亭午尚凝霜。
毡庐星散千堆白,羽骑尘飞一道黄。
偏是空林无鸟雀,每经平阪见牛羊。
明晨已出阳关路,却梦承欢在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添尽征衣总怯凉,草根亭午尚凝霜”这两句出自《赤金峡道中作·其三》,是清朝官员、学者毕沅的诗作。

《赤金峡道中作·其三》是清代官员、学者毕沅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

诗的第一句“添尽征衣总怯凉,草根亭午尚凝霜”,诗人描述了自己身着厚重的衣物却仍然感到寒冷,即使是在温暖的中午,草根上也结满了霜。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深切感受。第二句“毡庐星散千堆白,羽骑尘飞一道黄”,则是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毡庐(驿站)星罗棋布,白色的积雪覆盖着道路,尘土飞扬,仿佛一道黄色的身影在前方延伸。

第三句“偏是空林无鸟雀,每经平阪见牛羊”,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空旷的树林中没有鸟儿的踪影,而每当经过平坦的山坡时,可以见到成群的牛羊。这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

最后两句“明晨已出阳关路,却梦承欢在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不舍。虽然已经走出了阳关,但心中仍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理变化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赤金峡道中作·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关注和赞美。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赤金峡道中作·其三》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自然美的赞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流露,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还能够深刻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