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棹拨晓烟,空江日初上。
天光接上下,中流挡翠嶂。
倒景千芙蓉,与波俱晃漾。
篙师亦复旋,石蹬徐相傍。
历级入云中,招提先过访。
山僧迎户外,清泠无俗状。
禅房略小憩,花里茶烟飏。
遍读壁间诗,名流工酬唱。
寻幽复揽胜,迤逦入平旷。
同登观澜阁,凭栏试遥望。
溜急练孤悬,一泻势千丈。
长风挟浪来,拍岸声震荡。
耳喧意弥静,目骇神益往。
会当临绝顶,振衣发遐想。
结习恐未忘,山灵相消瀼。
晓起泛舟游焦山
介绍
《晓起泛舟游焦山》是清代诗人浦同瑞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简单的介绍:
诗歌原文:
理棹拨晓烟,空江日初上。天光接上下,中流挡翠嶂。倒景千芙蓉,与波俱晃漾。诗歌鉴赏:浦同瑞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变化,将景色描绘得生动传神。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时分,随着晨光的照射,江面上泛起一层薄雾,阳光渐渐升起,照亮了整个天空和江面的景象。诗人用“理棹”形容划船的动作,“空江”形容江水空旷无物,“日初上”形容太阳刚刚升起,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天光接上下”来形容天空的颜色与江水的交融,以及“中流挡翠嶂”来表现江水中的绿色山峰,这些形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最后,“倒景千芙蓉”以倒影比喻阳光下的荷花,而“与波俱晃漾”则描述了波纹随着微风起伏的情景,整体上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
创作背景:浦同瑞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重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涌现而出。浦同瑞作为一个诗人,他的创作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展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深刻感悟,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阅读《晓起泛舟游焦山》时,可以感受到浦同瑞作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影响:浦同瑞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容,成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浦同瑞的作品也被后人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之一,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在现代,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和文化自觉的提升,浦同瑞及其作品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传播。
浦同瑞的《晓起泛舟游焦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文化现象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文化追求以及他们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