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怀古

此地勾吴战垒开,尚馀重镇楚江隈。
城边斥堠连天远,海上鱼龙卷浪来。
黄歇冢荒迷蔓草,延陵碑古蚀苍苔。
西风入夜鸣哀角,并和砧声彻晓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暨阳怀古”是一首清代的诗歌。该诗作于殷誉庆,作者通过描绘勾吴战垒与楚江隈的景象以及黄歇冢荒和延陵碑古的苍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与哀思。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这首诗歌:

  1. 诗人生平背景
  • 创作时期:这首诗作于清朝,具体时间未详。
  • 作者信息:据记载,殷誉庆字布庐,江阴人,是位有学识的文人。
  • 文学地位:缪徵甲作为其同辈,也参与了这首《暨阳怀古》的创作,并有其他作品流传,显示了其在清代文学界的一定地位。
  1. 诗歌原文与内容
  • 诗句解读:“此地勾吴战垒开,尚馀重镇楚江隈。城边斥堠连天远,海上鱼龙卷浪来。”这些诗句描述了一幅战争之后的荒凉景象,勾勒出曾经的军事要塞如今只剩下遗迹,海风卷起的波浪让人感受到昔日战火的激烈。
  • 意象描绘:诗中的“西风入夜鸣哀角,并和砧声彻晓催”等句,运用自然声音象征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流逝,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古老的呼唤声在夜晚回荡。
  • 情感表达:从整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去辉煌的缅怀,同时隐含着诗人对于时过境迁的无奈与悲伤。
  1.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清朝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如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雍正帝推行严格的文字狱政策等。这些事件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有所体现。
  • 文化价值:“暨阳怀古”作为一首描写历史变迁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暨阳怀古”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同时也是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