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三 丁巳春词(丁巳(民国六年))

二月阳和风始动。
渐有轻雷,檐角声微送。
花底蛰泥眠蠮螉。
沈沈惊起回生梦。
坐抚韶华愁万种。
哑尽啼莺,苦恨春聪壅。
压碎芳魂花睡重。
痴心冷化冰蚕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 其三 丁巳春词(丁巳(民国六年))”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作。下面将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内容和艺术特点:

  1. 创作背景:该词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作,由徐树铮所作。在那个时代,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各种思潮碰撞,文学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徐树铮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风貌和情感。因此,这首词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描绘,更是对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
  2. 内容解析:词中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首句“二月阳和风始动”,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春天来临的征兆。接着,“渐有轻雷,檐角声微送”,描绘了春雷初响、微风拂面的情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然而,“花底蛰泥眠蠮螉”一句,则透露出春天虽然到来,但大地仍沉睡在冬日的余温之中。这种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3. 艺术特点: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丰富的意象运用上。首先,从结构上来看,词的每一句都紧扣主题,环环相扣,使得整首词既有整体的流畅性,又不失细节上的精致。其次,在语言表达上,词人善于使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压碎芳魂花睡重”中的花睡重,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最后,通过“哑尽啼莺”,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某种失落与无奈。

通过欣赏这首词,不仅能够领略到作者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也能够感受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