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
徐树铮的《相见欢 其一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 描述诗人通过写词来表达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2. 湖边竹树玲珑。 描绘了湖边竹树的精致和优雅。 3. 不玲珑。 表达了诗人对竹树之美的赞叹,认为它们虽不精致但依然吸引人。 4.
【注释】 1. 白梅:辛酉(民国十年)春,在杭州寓所作。 2. 冷时节:指梅花盛开的季节,寒冬腊月。 3. 零枝碎叶:形容梅花的枝干和叶片。 4. 孤山畔:指西湖孤山上的景致,是作者经常游赏的地方。 5. 烟瘦雨枯:形容梅花经受风霜雨雪的洗礼,依然傲然挺立。 6. 谁耐高寒伴江月:谁能够忍受这寒冷的高风明月相伴? 7. 园林傍水郭:指的是作者居住的杭州西湖边,靠近水边的园林景色。 8.
诗句翻译与赏析: 相见欢 其四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 双双紫燕归来。 莫相猜。恰是湖山晴照晓帘开。约游伴,明朝换,踏青溪。不道一天酥雨又香街。 注释: 1. 畏卢写赠填词图 - 这可能是指作者畏卢(可能是个艺名)在为某首词作创作时所画的插图。 2. 烟波澹沱 - “烟波”通常用来形容水面上的雾气和水色,“澹沱”则意味着平静如湖面般广阔。 3. 晴雨异态 -
相见欢·其二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 清波绿漾鱼鳞净无尘。一任画船来去不留痕。倚阑望,还惆怅。景中人。毕竟为谁闲却半湖春。 注释: - 烟波澹沱:形容水波荡漾,烟雾弥漫的景色。 - 晴雨异态:形容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是晴天,一会儿是雨天。 - 寤寐西湖:指在梦中经常梦见西湖美景。 - 倚阑望:靠在栏杆上远望。 - 景中人:比喻景物中的人和事。 - 半湖春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词。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逐句解读: 1. 烛影摇红 烛花(丙辰(民国五年)) - 注释:这是一首诗的名字,"烛光摇曳,映出红色的花瓣"。 2. 千叠愁痕,梦回不碍春云掩 - 译文:梦中的悲伤如重重的皱纹,春日的云雾也不妨碍它们。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梦中感受到的深深的哀愁,就像层层叠叠的皱褶,而春天的云雾似乎也无法完全遮挡住这些忧愁。 3. 半规松翠掠新鬟
【译文】: 点染秋光,在平湖荡桨,新凉趁排遣。 夕阳下渔夫的歌声断落,恰系住船篷上的轻烟,还傍沙岸。 霜冻使鸟儿倦了翅膀催促寒雁,江村归梦遥远。 记载着酒竹西亭北,春桡红袖卷。 黄花笑着人太匆匆,天涯问短约,西风惊换。 凝望着久,斜阳外,洞箫吹怨。 何时更、万声媚晓,将暗里、芳魂融嫩暖。 便付与、画中疏柳,柔条教细绾。 【注释】: 乙卯:民国四年。(1915年) 净业湖:在杭州西湖之南。
【注释】: 畏卢写赠填词图,烟波澹沱,晴雨异态,寤寐西湖,辄倚此调。 湖天懒放新晴。 晓阴轻。 逗得薄寒吹彻玉楼笙。 数风信,清明近,怕丁宁。 着意雨丝烟柳困雏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词。全词以淡笔写景,以清丽的语言表现了杭州西湖在春日里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湖天懒放新晴。” 这句写出了春天的西湖景色。“湖天”指的是杭州西湖,“懒放”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
金盏子 姚少师为中山王作画卷(乙未(民国八年)) 风雨龙飞,望蓟门烟树,九边雄阔。 鹅鸭起军声,偏天道民心,老僧能说。 那知画里功名,早虚空飘忽。 更休问,金陵大功坊畔,柳花如雪。 销歇。 吊勋阀,揩醉眼,纵横王气竭。 无人愿骑战马,难重遇,天生病虎侠骨。 坐看万里江山,祗春风鹈鴂。 朝寒悄,谁管细雨侵帘,燕子愁绝。 注释: 1.金盏子:一种古乐府诗的曲调名。 2.姚少师
【注释】: 长亭怨: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又点:指词牌名。白石:周邦彦,字美成。草窗:即吴文英,号梦窗。碧山:王沂孙,号碧山,此词作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1209-1216)。玉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此词作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又点:指词牌名。今又点:指姜夔的《暗香》。谩妆、清秋、减带、惊腰、约肌馀素、似水阑干、嫩凉扶梦:皆用上去声韵。减带:减损衣带上的装饰。惊腰
【注释】 ①扑面:迎面。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五月初五日,禁火寒食,民间有折柳插门的风俗。暮:傍晚。 ②吹起:风把柳絮吹起。 ③点点:柳絮像星一样密集。 ④晴丝:春风吹拂着的柳絮。 ⑤惺忪雨:细雨纷纷。 ⑥莫更催归啼杜宇:不要催促杜鹃鸣叫。杜宇,又名子规,相传是蜀帝杜宇死后魂化为鸟,每年春天飞向南方,其声呜切,古人以为感伤之音,因此又称为“催归”。 ⑦过(guò)去:经过,度过。 ⑧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