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一 丁巳春词(丁巳(民国六年))

雪尽阳回春意逗。
早约寻芳,胜日休孤负。
莫道馀寒风尚陡。
盼天不到花开后。
好去探春携素手。
又被愁来,不放花骢骤。
着意疗愁拚殢酒。
酒醒却误春时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其一·丁巳春词》是清末诗人徐树铮创作的一首词。该诗作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下面将围绕此词展开详细分析:

  1. 作品背景
  • 《蝶恋花·其一·丁巳春词》创作于民国六年(丁巳年)。这一年,正值国家动荡之际,社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和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徐树铮通过这首词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 徐树铮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的诗词多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个人志向的表达。在民国六年,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可能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1. 艺术特色
  • 此首词以“雪尽阳回春意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通过对“早约寻芳,胜日休孤负”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 “莫道馀寒风尚陡。盼天不到花开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转变或希望。
  • “好去探春携素手。又被愁来,不放花骢骤”中,“探春”与“愁”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而“着意疗愁拚殢酒”则透露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1. 情感表达
  • 徐树铮在这首词中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与爱人共度时光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珍惜。
  • 结尾处,“酒醒却误春时候”,反映了作者在酒精作用下未能完全摆脱烦恼,反而错过了美好的时光,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遗憾。

可以看出《蝶恋花·其一·丁巳春词》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近现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