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四首 其四

斗帐樱红鸟罢鹐,凉飔新透紫蕉衫。
绛宫离恨天谁补,碧海闲愁梦未芟。
画烛烟寒垂蜡泪,荒江春老滞鱼函。
独怜思妇登楼日,遮断云蒲十幅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绿荫四首·其四》是清代诗人徐兆玮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登楼望远,眼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远方的深深思念,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闺怨”主题。

在分析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1. 诗词原文:《绿荫四首·其四》原文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斗帐(一种装饰华丽的帐子)上的樱桃花红艳夺目,鸟儿已经停歇,一阵凉风透过紫蕉衫吹拂而来。天空中的绛宫(指宫殿)似乎隐藏着无尽的离恨,而碧海之中则有着说不清的闲愁。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2. 诗歌背景:据记载,这首诗创作于近现代,具体时间为不详。作者徐兆玮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战乱等原因,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这首诗或许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3. 诗歌鉴赏:徐兆玮的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颇具匠心。诗中通过对斗帐、紫蕉衫等细节的精心描绘,以及用“绛宫离恨天谁补”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担忧。同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画烛烟寒垂蜡泪”,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画面,而且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4. 历史影响:虽然关于此诗的创作年份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但作为近现代的作品,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引起了一定的共鸣。诗中的情感和景象与广大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得徐兆玮的名字得以在文学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5.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绿荫四首·其四》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色。《绿荫四首》系列作品,由徐兆玮所创作,共四首。这组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世情感的深刻感悟,每一首都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

《绿荫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表现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佳作,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