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窗夜起杂志四律 其二

尘海黄浮浊酒卮,杜鹃催老鬓丝丝。
鼓鼙江上严师日,瓜果楼头望远时。
蟾月半奁窥影瘦,雁云一桁报书迟。
独吟如茧抽难尽,况是归期未有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窗夜起杂志四律其二》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徐兆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徐兆玮,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徐兆玮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语言简练,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
  1. 原文及注解
  • 原文:尘海黄浮浊酒卮,杜鹃催老鬓丝丝。鼓鼙江上严师日,瓜果楼头望远时。蟾月半奁窥影瘦,雁云一桁报书迟。独吟如茧抽难尽,况是归期未有期。
  • 注解:《雨窗夜起杂志四律》中的“其二”指的是第二首诗,全诗共四首,此诗为其中之一。每首诗通常包括四个部分,即四联,分别对应古典诗词中的对仗形式。
  1. 诗意解析
  • 第一联:“尘海黄浮浊酒卮,杜鹃催老鬓丝丝。”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饮酒消愁的场景,用“尘海”象征世间纷扰,用“黄浮”形容浑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
  • 第二联:“鼓鼙江上严师日,瓜果楼头望远时。”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的孤独感,通过“鼓鼙”和“瓜果”等意象,传达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辛酸。
  • 第三联:“蟾月半奁窥影瘦,雁云一桁报书迟。”描绘了夜晚月亮的形状和诗人等待书信的心情,月亮的影子映照在身上显得更加消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第四联:“独吟如茧抽难尽,况是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无法实现梦想的遗憾,如同蚕茧一般,无论如何抽丝都难以完全释放自己,归期更是遥遥无期。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用词精炼:诗句中的语言选用十分讲究,无论是描绘景色还是抒情,都能精准地捕捉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情感真挚: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真挚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 文化意义
  • 反映历史背景:诗中的一些意象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可以窥见历史的一角。
  • 体现时代精神: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这种精神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后世影响
  • 研究价值:这首诗作为徐兆玮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文学地位:作为近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雨窗夜起杂志四律其二》不仅在艺术性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思想性和文化价值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近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