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杂感四首 其四

霪霖三日滞归船,负郭回潮落枕前。
露竹乱欹帆叶重,风萍偶蹙橹花圆。
江山从古宜秋士,烟月何人吊水仙。
最是销魂清夜别,孤鸿又叫早寒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娄江杂感四首》是清朝诗人徐兆玮的作品,其中第四首名为《霪霖三日滞归船,负郭回潮落枕前。露竹乱欹帆叶重,风萍偶蹙橹花圆。江山从古宜秋士,烟月何人吊水仙。最是销魂清夜别,孤鸿又叫早寒天》。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季的景色与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诗人背景: 徐兆玮是清末民初的文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个人感慨。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歌原文

霪霖三日滞归船,  
负郭回潮落枕前。  
露竹乱欹帆叶重,  
风萍偶蹙橹花圆。  
江山从古宜秋士,  
烟月何人吊水仙。  
最是销魂清夜别,  
孤鸿又叫早寒天。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一个雨季的夜晚,乘舟归家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雨中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1. 诗意解析
  • 阴沉的天气:“霪霖三日滞归船”表现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船只滞留,无法按时回家。
  • 回潮现象:“负郭回潮落枕前”描述了因为雨水过多导致的地面回潮,甚至到了枕头前面,形象地传达了潮湿的感觉。
  • 自然景观:“露竹乱欹帆叶重,风萍偶蹙橹花圆”通过对比露水打湿的竹子、摇曳的风帆以及水面上漂浮的荷叶来展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季节特征:“江山从古宜秋士,烟月何人吊水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偏爱,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水仙花凋零的惋惜。
  • 别离之情:“最是销魂清夜别,孤鸿又叫早寒天”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在清冷的夜晚分别时的情感,孤独的鸿雁叫声更是增添了一丝凄凉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自然意象,如“露竹”“帆叶”“风萍”“橹花”,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情感的表现力度。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变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韵律节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较强,通过对仗和排比的运用,形成了一种和谐而有韵律的音乐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娄江杂感四首》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复杂情绪。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