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杂感四首 其二

炯炯乡心照夜长,疏罗萧屑换深凉。
孤灯风影随官柝,万苇秋声上女墙。
篷背湿云黄作雨,柳梢残月白欺霜。
扁舟酒思荒寒甚,铲尽新愁佐一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娄江杂感四首 其二》是徐兆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秋夜的深沉感慨。下面将对该诗作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
  • 徐兆玮,清末民初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面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原文及翻译
  • 诗名:《娄江杂感四首·其二》
  • 原文节选
炯炯乡心照夜长,疏罗萧屑换深凉。  
孤灯风影随官柝,万苇秋声上女墙。  
篷背湿云黄作雨,柳梢残月白欺霜。  
扁舟酒思荒寒甚,铲尽新愁佐一觞。  
  • 翻译: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夜晚的长河,稀疏的水草随风摇曳。孤独的灯火伴随着官府更夫的敲击声,在秋风中摇曳。芦苇丛中的秋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爬上女墙。船帆背后湿润的云层即将变成雨水落下,而柳枝上的残月仿佛被霜雪欺压。我乘坐的小舟充满了酒意和寒冷,试图用一杯酒来驱散所有的忧愁。
  1. 诗歌鉴赏
  • 意境营造: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景图,月亮、水草、苇荡、风雨等自然景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氛围。
  • 情感抒发: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秋天这一季节的独特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娄江杂感四首 其二》是徐兆玮对家乡深情的寄托,也是晚清时期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