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新权百里侯,骚心沉醉未禁愁。
纵无醯瓮藏天地,可有浮槎上斗牛。
花月荒凉重入梦,湖山萧瑟最宜秋。
歌筵犹唱江南好,肠断珠娘一寸喉。
尚湖秋兴八首 其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尚湖秋兴八首 其七”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深厚的诗歌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秋兴八首》组诗创作于大历元年(766年),这一时期的杜甫经历了从战火纷扰到国家动荡的转变,内心充满了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昆明池的秋景,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尚湖秋兴八首》中的第七首名为《昆明池水汉时功》,这首诗描绘了昆明池的历史与现状。昆明池作为汉代的水利工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然而,随着战乱的频发,昔日的辉煌不再,只剩下空对着的石雕织女和秋风中的石鲸。这些景象触动了杜甫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不禁感叹岁月无情,世事变迁。诗中的“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寂静与凄凉,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杜甫的《尚湖秋兴八首 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通过对昆明池秋景的描绘,杜甫不仅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也抒发了自己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