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湖秋兴八首 其五

逝水年华悟昨非,触藩知退未知几。
麒麟轻出难为瑞,鹦鹉能言卒受鞿。
海国云寒鲸浪恶,水乡秋暖雁粮肥。
杜门自种忘忧草,差幸芜园屐印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甫的《尚湖秋兴八首其五》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个人在政治挫折中的精神寄托。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诗歌原文: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3. 诗意解析:诗中通过描绘蓬莱宫阙和终南山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向往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则表达了作者对天庭祥瑞的憧憬和期待。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御用的装饰品,暗示着皇帝的威严和尊贵。
  4. 艺术特色:杜甫的诗歌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时事、人民疾苦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他对国家沦陷的哀伤和对和平的渴望。
  5. 历史背景: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变故,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6. 文学价值:《尚湖秋兴八首其五》作为杜甫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它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杜甫的《尚湖秋兴八首其五》不仅是一首表现力丰富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史诗。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艺术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