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绿小桥春水涨。
野花铺锦风成浪。
谷鸟一声东日上。
青竹杖。
芒鞋踏破三千丈。
何处如花眉柳样。
紫骝油壁泥金障。
旅客倚栏回首望。
难想像。
高楼金缕频频唱。
渔家傲 春情(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家傲·春情(壬午)》是清代诗人徐籀所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徐籀,字亦史,江南长洲人。明崇祯六年(1632)举人入清后,由靖江教谕迁至湖北黄冈知县,爱民息讼,薄赋省刑,修建学宫。其著作有《吾丘五草》《寓黄小草》等。
作品原文:《渔家傲·春情》中描述了春天新绿覆盖了小桥、碧水上涨的景象,野花铺满大地,微风轻拂,如波涛起伏。谷鸟鸣叫声中映照出东升的太阳,诗人手持青竹杖,穿着芒鞋走在踏破三千丈的旅途中。他的心向往何处?如花朵般绚烂的眉柳一般的地方,紫骝马在泥金障上疾驰,旅客则倚栏回首遥望。这首词充满了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和对旅途中的感慨。
艺术特色:徐籀的《渔家傲·春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新绿”、“野花”、“风成浪”、“紫骝”等,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展现了一个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徐籀在词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文化影响:《渔家傲·春情》是徐籀的一首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徐籀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此外,这首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清之际诗歌的重要资料。
《渔家傲·春情》作为徐籀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典诗词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