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令 秋旅(壬午)

江流似雨添风疾,数点渔矶。
雁字南飞。
为恁霜蛩响入衣。
看渠春燕今还去,树带寒晖。
可耐罗帏。
最是难挨茅店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丑奴儿令·秋旅》为明朝徐籀所作的一首词,展现了作者在秋季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该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的自然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徐籀,字亦史,江南长洲(今苏州)人。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文人,曾历任多个官职,并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其文学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经历的独特见解。
  2. 词作原文:《丑奴儿令·秋旅》全文如下:
    江流似雨添风疾,数点渔矶。雁字南飞。为恁霜蛩响入衣。看渠春燕今还去,树带寒晖。可耐罗帏。最是难挨茅店鸡。
  3. 词中意象分析
  • 秋风与江水:词中的“江流似雨添风疾”形容了秋天江河之水的汹涌澎湃以及随之而来的狂风,给人一种秋意渐浓、风雨交加的感觉。
  • 候鸟与虫鸣:词中描述了候鸟南飞的情景,“雁字南飞”和“霜蛩响入衣”,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换,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生不息规律的感慨。
  • 季节与动物:“看渠春燕今还去”和“树带寒晖”等句,描绘了春天已逝但余晖依旧的景象,以及燕子不再归来的孤寂之感。
  • 夜晚与家禽:“可耐罗帏”和“最是难挨茅店鸡”等句,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家禽的生活状态,给人以平和而略带寂寞的感受。
  1. 情感表达
  • 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生活中小事的感慨。通过观察自然,作者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现实烦恼的精神寄托。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可能代表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此类作品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思的探索。
  1. 历史背景
  • 词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末年至民国初年这一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浮沉在徐籀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的词作不仅是艺术上的创造,更是对时代背景下个体生活的记录和反思。

《丑奴儿令·秋旅》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旅行词,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词作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岁月的展望和对自身存在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文人墨客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