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野步(壬午)

一山秋色一秋风。
涛起听寒松。
霜余满林金碧,垂暮更携筇。
来日事,且从容。
莫匆匆。
贫囊尽办,野簌村酟,乐与邻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诉衷情”原为唐代教坊曲的一种,由温庭筠取自《离骚》的诗句“众不可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创制而成。这首词调以表达深情、抒发内心情感为主,后来也被用于一般的抒情用途。以下是对该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徐籀,字东野,号东园,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 词作原文:“一山秋色一秋风。涛起听寒松。霜余满林金碧,垂暮更携筇。”描述了一幅深秋时节,山林中景色如画的画面,其中包含了听风声于寒松、霜降后的金色林叶以及黄昏时手持杖步行于林间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3. 词作赏析:在赏析方面,徐籀的《诉衷情 野步(壬午)》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日山林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内心平和的向往。

徐籀的《诉衷情 野步(壬午)》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更是一次对自然美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探索。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