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偶然作(壬午)

人世有何长计。
莫错杯中滋味。
一步九回头,多被早行先去。
听取。
听取。
更尽晓钟催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梦令·偶然作(壬午)》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徐籀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籀,字亦史,江南长洲(今苏州)人。明崇祯六年(1632)举人,入清后历任靖江教谕、湖北黄冈知县等职。他以“爱民息讼,薄赋省刑,修建学宫”闻名,并有《吾丘五草》《寓黄小草》等著作传世。在文学上,徐籀的作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 诗词原文
    人世有何长计。莫错杯中滋味。一步九回头,多被早行先去。听取。听取。更尽晓钟催曙。

  2. 诗词解读

  • 该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人在旅途中的迷茫和无奈,传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 诗中的“莫错杯中滋味”,意味着在人生的旅程中要珍惜每一个瞬间,不要让美好的时刻白白流逝。
  • “一步九回头,多被早行先去”,反映了人在旅途中常常因为思念而回头望,但又不得不匆匆前行的情景。
  • “听取。听取。更尽晓钟催曙”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期待。

《如梦令·偶然作(壬午)》不仅是徐籀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