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 访隐(壬午)

西爽好,尽支颐。
一杖青藤白接篱。
流上胡麻山内出,怕人鸡犬出墙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捣练子·访隐》是一首明代的诗作,由徐士俊、施广幔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深院小庭夜深人静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
  • 《捣练子·访隐》的作者是明朝诗人徐士俊和施广幔。
  • 徐士俊和施广幔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常常寻求超脱世俗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1. 诗歌原文
  • 走进青翠的庭院深处,微风轻拂,日光与气息相融合。
  • 在花香中遇见吴语,拂去屏间的越吟。
  • 龙问大还偏座湿,鸟赓幽韵半窗阴。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庭院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
  •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艺术风格
  • 诗歌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 结构紧凑,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1. 创作背景
  • 《捣练子·访隐》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也可能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选择了隐居山林,寻找内心的宁静。

《捣练子·访隐》不仅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