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浦野眺

长途寂寂越山前,日暮孤征见辋川。
牙桨银篙飞鹤渚,雨蓑风笠捕鱼船。
溪边落木三江地,城外归帆半雾天。
漂泊只今嗟已甚,沧洲不断有荒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浦野眺》是清代诗人徐济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途跋涉后,日暮时分到达辋川时所见之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感慨。

徐济贞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场景中。诗中“长途寂寂越山前”一句,便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展现了一幅旅途中越山前行的静谧画卷。“牙桨银篙飞鹤渚”,形象地描述了船夫驾驶着船只在水鸟栖息的小岛上行驶的情景。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动感,也使得自然景观更加鲜活。而“雨蓑风笠捕鱼船”,则进一步描绘了渔民在风雨中辛勤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的最后两句“溪边落木三江地,城外归帆半雾天。”则将读者的视线从繁忙的渔村引向远处,夕阳西下、江水浩渺的画面使人联想到一种辽阔的胸怀和深远的意境。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渔浦野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精神的寄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核,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