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踏青

上巳春晖丽,匝路转香车。
恰见秋千巷陌,人影绣旗遮。
行到小桥幽处,一带朱门水户,春在那人家。
斗草隔墙女,笑脸映桃花。
溪流碧,村树绿,绕平沙。
昼长人倦,慢敲僧院觅新茶。
吟罢岳阳霁景,望断谢桥烟色,归路斜阳斜。
十里淡黄柳,和月乱栖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 踏青》赏析

《水调歌头·踏青》是清代诗人徐森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人们的活动。诗中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也透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开头“上巳春晖丽,匝路转香车”,便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冲击。诗句中的“上巳”是指古代春季的一个节日,而“春晖丽”则形容春天阳光明媚。诗人通过描述车辆在春天的道路上缓缓行驶,车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和谐的气氛。

诗人的视线转向了周围的环境:“恰见秋千巷陌,人影绣旗遮。”这里,诗人用秋天的秋千和巷陌来比喻春天的景象。秋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童年的快乐,而巷陌则给人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诗人看到人们穿着精美的衣服,在阳光下欢笑嬉戏,仿佛整个城市都充满了生机。

进入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的视线又转移到了更具体的景物上:“行到小桥幽处,一带朱门水户,春在那人家。”诗人行走在一座小桥的幽静之处,眼前展现出一排朱红色的门户,门前有流水潺潺,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这里的“春在那人家”不仅仅是一个地点的描述,更是对春天美好状态的一种赞美。

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斗草隔墙女,笑脸映桃花。”这是对儿童时代的回忆,也是对生活的热爱。诗人看着孩子们在墙边斗草,他们的笑脸如同桃花般灿烂,让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水调歌头·踏青》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