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秀野草堂醉后作

飞扬意气未磨砻,五岳崚嶒方寸中。
草木尚生无患子,男儿那作可怜虫。
逢花茗艼为愁饮,结柳逡巡叹学穷。
至竟文章成底事,莫临辽海哭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集秀野草堂醉后作》是清代诗人徐昂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理想以及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徐昂发,字大临,号絅庵,江苏昆山人。他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至编修。雍正初年因故被遣戍新疆,工于诗歌创作。
  1. 诗歌原文
    飞扬意气未磨砻,五岳崚嶒方寸中。
    草木尚生无患子,男儿那作可怜虫。
    逢花茗艼为愁饮,结柳逡巡叹学穷。
    至竟文章成底事,莫临辽海哭秋风。

  2. 诗句赏析

  • 飞扬意气未磨砻:这句表达了诗人尚未经过世事磨练,仍保持着旺盛的志向和活力。”飞扬意气”形容诗人志向远大,而”未磨砻”则表明他仍处在不断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
  • 五岳崚嶒方寸中:这句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复杂。”五岳”象征高山峻岭,代表着艰难险阻;而”崚嶒”则形容山峰陡峭,比喻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这反映出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坚定的意志。
  • 草木尚生无患子:这句通过自然界的草木来比喻人的生命力。”草木尚生”意味着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命依旧顽强地生长;”无患子”是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坚韧不拔的精神。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逆境中的坚持。
  • 男儿那作可怜虫:这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他认为男性不应该成为被怜悯的对象,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 逢花茗艼为愁饮:描述了诗人在遭遇挫折或困境时,选择以酒解忧的情景。”逢花茗艼”指的是在花下饮酒,象征着文人的闲适与逃避现实的心态;”为愁饮”则说明这种逃避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法。
  • 结柳逡巡叹学穷:这句通过描写柳树结着长长枝条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在学习或事业上遇到瓶颈,感到无助和困惑。”逡巡”表示缓慢前行的样子,而”叹学穷”则表达了对知识或技能未能完全掌握的遗憾。
  • 至竟文章成底事:这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人们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诗人用”文章”作为比喻,探讨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成底事”意味着最终的目的或结果是什么?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目的的思考。
  • 莫临辽海哭秋风: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不应沉溺于悲伤和绝望之中。”莫临辽海”指不要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区域或环境;”哭秋风”则表达了面对生活的风雨和挫折时应保持坚强和乐观的心态。
  1. 作品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新疆时期的生活经历。当时的环境恶劣,政治局势动荡,诗人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
  1. 艺术风格
  • 《集秀野草堂醉后作》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严谨,结构紧凑。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在文学上有较高的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还展示了清代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心理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集秀野草堂醉后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念和对社会的认知。无论是从艺术风格还是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都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