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雨叹

古者制田亩,其要维沟防。
崇方与广杀,秩秩悬宪章。
厥田虽沮洳,堤岸峻且强。
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
汉时贤守令,此义尚肃将。
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
养人乃食人,田事岂所详。
遂使三尺雨,下隰波沧浪。
呜呼匠人职,古法未渺茫。
沟防废不修,万姓罹凶荒。
一言俟采风,吏责非天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下田雨叹》是清代诗人徐昂发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和丰收景象的赞美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评。这首诗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耕文化和农民的生活状态。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内容:徐昂发的《下田雨叹》以“古者制田亩,其要维沟防”开篇,描述了传统的农田灌溉系统的重要性。紧接着,诗句“崇方与广杀,秩秩悬宪章”展现了古代农田管理有序、规范的情景。诗中的“厥田虽沮洳,堤岸峻且强”,虽然提到了农田地势不佳,但并未影响其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最后,“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两句,表现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古代农民的智慧和努力。

  2. 艺术手法:徐昂发在《下田雨叹》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形象生动,易于理解。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丰收的喜悦。同时,诗中的反讽意味也较为明显,如“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3. 历史背景:《下田雨叹》创作于清朝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徐昂发的创作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经验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下田雨叹》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既是对古代农民辛勤劳作的赞歌,也是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化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诗人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