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孤雁

怅离群、半江空晚,平沙欲下仍起。
飞来曾渡鸳鸯浦,顾影独怜憔悴。
书待寄,奈要写、相思篇幅,难成字。
惊风去矣。
任雪夜呼奴,云天觅伴,相与永抛弃。
调筝柱,胜却冰弦十二。
独弹谁谅深意。
看伊冷落孤栖久,尝透异乡情味。
嗟两地。
只撇下、离愁一点秋云里。
归程万里,看紫塞尘清,玉关春好,何处觅知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孤雁》是一首描写悲鸿离群、相思无望的古诗。它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哀思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徐恩贵作为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情感与大自然景象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摸鱼儿·孤雁》便是这样一首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孤雁的凄美形象,以及作者因之而引起的无尽思念,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情感与自然界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文人骚客的豪放不羁,又有江南水乡的柔美细腻。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在表达主题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歌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诗中的“怅离群、半江空晚”等词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从诗歌的主题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深刻反思。通过孤雁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对孤独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摸鱼儿·孤雁》作为徐恩贵的一首杰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人们了解古代诗词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