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幔亭峰

孤峰矗云起,千仞何岧峣。
峰巅平若砥,满地皆云苗。
王子昔张帽,曾孙宴通宵。
千人布瑶席,万丈横飞桥。
我来访奇迹,本为山云邀。
晴云生杖底,咫尺通扶摇。
俯仰天地窄,鹤驭安能招。
人间信可哀,曲罢风萧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幔亭峰》是徐延寿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诗中描述了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山顶上欢聚一堂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徐延寿,字存永,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闽县,是一位明诸生,曾著有《尺木集》等诗集。
  1. 作品原文
  • 孤峰矗云起,千仞何岧峣。:描述山峰孤独地矗立在云端之上,其高度达到了千仞,显得非常高峻。
  • 峰巅平若砥,满地皆云苗。:描绘山峰顶端如同平地一般,四周全是云雾缭绕的景象。
  • 王子昔张帽,曾孙宴通宵。:回忆往昔,曾经有一个王子头戴帽子来此观赏风景,他的曾孙们在这里举行过盛大的宴会,直到天亮。
  • 千人布瑶席,万丈横飞桥。:形容人们聚集在山顶,铺开如瑶席的布,搭建起万丈高的飞桥。
  • 我来访奇迹,本为山云邀。:诗人之所以来访此地,是因为被这里的山景和云彩所吸引。
  • 晴云生杖底,咫尺通扶摇。:描述晴朗的云朵从脚下升起,似乎与天空中的扶摇直上相互呼应。
  • 俯仰天地窄,鹤驭安能招。:表达了诗人对天地之广阔感慨的同时也感叹于无法用鹤驾来邀请这样的奇景。
  1. 作品鉴赏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山峰、云雾、飞桥等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
  • 人文情怀:通过对王子、曾孙宴舞的描述,反映出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 艺术特色: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宏大的画面,又有细腻的情感描写,体现了徐延寿的艺术才能。
  1. 创作背景
  • 《登幔亭峰》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徐延寿对武夷山的喜爱和赞美有关。武夷山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徐延寿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敬仰之情。
  1. 名家点评
  • 学者们普遍认为《登幔亭峰》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它不仅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风貌,也折射出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1. 轶事典故
  • 在《登幔亭峰》中,有一句“王子昔张帽,曾孙宴通宵”的诗句,这可能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根据宋祝穆的《武夷山记》,秦始皇时,武夷君曾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人在此设宴,他们用干鱼祭祀武夷君,并用幔亭作为宴会之地。
  1. 作品赏析鉴赏
  • 《登幔亭峰》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它不仅仅是对武夷山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宇宙乃至天地间万物的一种感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登幔亭峰》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更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篇章。这首诗不仅是徐延寿个人才华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