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小范上若两世执归江右

霜满高城夜漏稀,那堪临水送将归。
天涯短褐逢初霁,江上孤帆带落晖。
路近匡庐秋欲暮,舟回彭蠡雁同飞。
放歌且尽樽中酒,明发西风振客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康小范上若两世执归江右》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由清代诗人徐之陵创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不舍,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奈的理解。

诗中“霜满高城夜漏稀,那堪临水送将归”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诗人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下,看着夜色渐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不仅仅是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感伤,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在这种情境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天涯短褐逢初霁,江上孤帆带落晖”则进一步丰富了这种情感。在这里,“天涯”和“江上”分别代表了诗人与朋友之间遥远的距离和宽阔的天地。而“短褐”和“孤帆”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分别时的凄凉景象。这种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也让人深思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路近匡庐秋欲暮,舟回彭蠡雁同飞”中的自然景观更是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深刻的表达,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考性。

这首诗的背景也值得深入探讨。它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作者徐之陵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在这个背景下,他与范廓之的友谊以及他们即将到来的离别显得尤为深刻。这种背景不仅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送康小范上若两世执归江右》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邃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的自然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珍惜友情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