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直上势崔嵬,闽越雄州一柱开。
路转千盘随石笕,崖临百丈耸丹台。
鸟飞天外山如镜,人到云中海似杯。
便欲凌虚生羽翼,翛然绁马阆风来。
登屴崱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屴崱峰》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代诗人徐元文创作。
徐元文,字公肃,号立斋,出生于江南昆山。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国子监祭酒以及翰林院掌院学士。《登屴崱峰》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徐元文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景观深刻的感悟。
诗中描绘了高峰直上的景象,气势雄伟,令人敬畏。诗人通过对山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崇敬之情。诗句中的“高耸入云”形象地展示了峰峦之高大,而“闽越雄州一柱开”则突出了山峰的独特形态和历史价值。徐元文通过这些词汇,不仅传达了视觉上的冲击,还隐含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亲近。“鸟飞天外山如镜”描绘了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人到云中海似杯”则形象地比喻了人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仿佛置身于仙境。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登屴崱峰》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徐元文作为清朝的重要文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同时,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登屴崱峰》不仅是徐元文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