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偶作 其三

春来稍喜日迟迟,文酒争开罢战时。
一夕西园留胜赏,千秋东观接风期。
支离愧享三钟逸,鞠𦜕终非二斗宜。
城角尚悲花欲尽,莫教征梦更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夏偶作 其三》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背景:项安世,字平父,号平庵。他出生于括苍(今浙江丽水),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项安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泛的学问闻名。他的学术成就不仅限于诗歌,还包括了对《左传》《周易》等经典文献的研究。
  • 主要贡献:项安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他还著有《周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析:《初夏偶作 其三》的原文如下:“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西园花已尽,新月为谁来。”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夜晚变化的感受。
  • 语言特色: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如“铜壶”、“斗柄”等,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如“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深度。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项安世的《初夏偶作》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宋诗中的佳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还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的哲学思考。
  • 后世评价:历史上,这首诗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初夏偶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延续至今。

通过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可以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受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