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感怀亡弟湘北

去年当此夕,步屟过子庐。
候门肃以入,列坐情怡愉。
是时群从集,灯火荧前除。
儿童绕我戏,捋髭牵衣裾。
流光如转烛,景物与时俱。
痛子竟长往,浮云变须臾。
弟兄我七人,强半归丘墟。
存者与子三,何堪返黄垆。
在原爱由性,抚时感如初。
百年洵难料,一岁行看徂。
强壮子已矣,我衰当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是清代诗人席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亡弟的深切怀念以及除夕夜团聚时的温馨和哀愁。下面是对这部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席镐,清代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不详,但可以推断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可能经历了一些社会变迁和个人的挫折。席镐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2. 诗词原文
    去年当此夕,步屟过子庐。
    候门肃以入,列坐情怡愉。
    是时群从集,灯火荧前除。
    儿童绕我戏,捋髭牵衣裾。
    流光如转烛,景物与时俱。
    痛子竟长往,浮云变须臾。
    弟兄我七人,强半归丘墟。
    存者与子三,何堪返黄垆。
  3. 诗词鉴赏: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除夕夜的感慨之情。作者回忆起去年的这个时刻,独自一人走过家门,进入家中后与其他家族成员围坐,享受着节日的欢乐。然而,这种欢乐很快就被悲伤的情绪所覆盖,因为作者意识到家中的长兄已经离开了人世。这种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悲凉,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家族成员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弟兄我七人,强半归丘墟。存者与子三,何堪返黄垆”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逝者的无尽哀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独特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