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都如缚粽菰,千缠万裹滞长途。
高门敢望齐丞相,醒眼真怜屈大夫。
彩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南州五月鲥鱼美,未买烟蓑棹五湖。
长安午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午日》是清代诗人宫鸿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作者简介:宫鸿历,字友鹿,别字槱麓,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曾入翰林院纂辑多部书籍。他的作品多样,包括《恕堂诗钞》,体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诗歌内容概述:诗中开篇“生事都如缚粽菰,千缠万裹滞长途”,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束缚如同捆绑的粽子,难以解脱。接着,诗人通过“高门敢望齐丞相,醒眼真怜屈大夫”表达了对权贵阶层与正直人士的不同态度与情感。后半部分则通过“彩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等句子,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尾句“南州五月鲥鱼美,未买烟蓑棹五湖”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诗人超脱物欲、寻求心灵归宿的愿望。
艺术手法分析:《长安午日》在艺术上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遵循平仄韵律的要求,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诵。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彩结灵符聊辟鬼”中的“灵符”象征驱邪避祸之物,而“盘堆昌歜故愁吾”中的“昌歜”则可能指某种食物,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致观察。
宫鸿历的《长安午日》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哲学、艺术追求以及他们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态度。